煙臺登海超級玉米被曝不合格 一年遭4次"挫折"
來源: 類別: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2011-04-20 閱讀次
超級玉米,登海種業股票,登海種業335,登海種業605,登海種業問題,登海種業玉米種子,山東登海種業,登海種業 調整原因
繼“登海662”因抗病性弱引發抗議、“先玉335”涉嫌轉基因等
“丑聞”后,日前農業部一紙關于“登海605”被抽檢為不合格種子的聲明再次將國內玉米制種的龍頭企業——登海種業推進輿論的漩渦。
18日,登海種業方面反駁稱,該玉米種系合格產品,該公司正全力消除該消息對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
而有分析則認為,受接踵而至的負面消息的拖累,正致力于推廣超級玉米“登海605”的登海種業未來的業績或不容樂觀。
不合格的登海“605”
4月6日,農業部在其下屬網站上發布通告稱,農業部于不久前對181家種子企業304個待售商品種子樣品進行了抽查,其中包括涉及101家企業的163個玉米種子樣品。
而在對上述種子樣品進行凈度、水分和發芽率檢測后,農業部稱,在上述163個樣品中,有156個樣品的3項指標均合格,而有7個品種的種子不合格。在數量極少的不合格的種子中,竟赫然出現了“登海605”的名字——它是國內龍頭玉米制種企業之一的登海種業在新近拿出的拳頭產品。
據了解,位于煙臺萊州的登海種業是當前國內僅有的7家種業上市公司之一。這家于2005年登陸深交所中小企業板的種子企業以其創始人李登海的名字命名,選育和生產“登海”系列的自育玉米雜交種為其主營業務。身兼萊州市農業院院長的李登海正是培育玉米種領域的頂級專家。
在媒體公開的報道中,初中畢業后不久即開始制種生涯的李,取得的成就被形容為不啻于“水稻之父”袁隆平。2007年,時年58歲的李登海在共青團中央舉辦的一次活動中,便稱其前半生所選育的高產品種已累計增產玉米1000億公斤,并且“后半生還要再增產1000億公斤。”
他把實現這一雄心壯志的希望寄托在從2005年開始選育的“超級玉米”身上。2009年,李登海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超級玉米除具備畝產1100公斤的高產能力外,還兼有“優質、多抗、廣適、易制種”等優良品質。
身負眾望
超級玉米在試驗期表現出的數據確實光鮮。公開報道稱,登海超越1號在試驗田中曾畝產1402.86公斤的夏玉米,創造了世界紀錄。
進入推廣期后,其畝產也“一直穩定在1000公斤以上”。在相關文章中,上述畝產能力比“先玉335”高5%,比競爭對手“鄭單958”高30%以上。此外,在抗倒伏、抗病性等主要品質上,超級玉米系列也被宣傳為為領先市場中的其他眾多品種。
18日,山東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向本報證實稱,從其研究小組長期的跟蹤觀察來看,“無論是與國內玉米種還是與國外品種相比”,超級玉米系列,“總體來說都是比較好的。”
超級玉米系列由此人氣爆棚。“在未上市前,外界對登海超越(即超級玉米)系列玉米種的期望值非常高。”18日,淄博本地一玉米種經銷商告訴本報。而它同時也被眾多券商視為將成為與“先玉335”并駕齊驅的拉升登海業績的重要引擎,“預計將最終帶來4億元盈利”。
2009年底超級玉米系列正式上市,市場的翹首期待迅即轉化為看得見的效益——“開售之初便有8000萬預付款到賬”。同時,在資本市場上,登海種業的股票多日漲停,一周累計漲幅高達20%。
然而,一片盛世的歡騰之下,暗流涌動。去年秋天,自詡“抗病性好”的“登海662”是采用它的魯西南以及河南部分農民最大的夢魘。有消息稱,僅河南杞縣一地,因抵抗“粗縮病”無果,近5萬畝“登海662”幾近絕收。
而前述本地玉米經銷商則透露道,據他所知,原本眾所期盼的“登海662”,“在桓臺一粒種子也沒賣出去。”
“麻煩”接二連三
“登海662”事發后,登海種業起初以“無言的沉默”來應對。但2011年玉米種銷售季來臨后,經銷商卻發現市場已難覓“登海662”的身影。有消息稱,登海種業因其聲名狼藉而不得不“揮淚”將其封殺。
基本與此事同步,登海種業旗下最重要的王牌產品“先玉335”則被新華社旗下的《國際先驅導報》指為涉嫌轉基因。這則報道一出,真偽科學的辯論、是否“賣國”的民族情緒裹挾其中,其引起的轟動和對登海種業造成的負面影響遠超“登海662”事件。
此時,農業部的出面力挺成為深陷漩渦的登海種業抓到的分量最重的救命稻草。登海種業此后便以“農業部說‘先玉335’非轉基因玉米”為依據展開危機公關。而18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登海種業董秘原紹剛,原在回顧“先玉335”事件時,仍重申“‘335’絕非轉基因”,“這是由農業部認定的。”
不過,稍后不久的12月,登海種業旗下另一玉米品種“登海3686”便倒在農業部打擊“轉基因”的槍口之下。農業部在1504號《公告》中稱,包括“登海3686”在內的27個玉米品種都“屬于違規商業化的轉基因玉米品種”,并勒令其在此公告發布一年之內徹底退出中國種子市場。
細細數來,此番“登海605”再被農業部歸為“不合格種子”已是這家國內玉米種培育龍頭企業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所遭遇的第4次“劫難”。
而農業部亦在通告中對這次“登海605”未能達標的原因做出了解釋——“登海605”發芽率的實測值為85%, 而標準值則為92%, 其誤差高達7%, 并且較3%的容許誤差值高出4個百分點——而這距離“登海605”通過國審僅僅只有5個月。
未來業績有點懸?
18日,登海種業董秘原邵剛對此回應稱,不合格種子僅是一小部分,“具體可以看公司網站的說明”。記者隨后在其網站首頁的置頂位置查閱到該說明。
在這份說明中,登海種業稱,農業部抽檢的5.8萬公斤種子中,出芽率為85%,“達到了國家標準,但未達到企業內定芽率為92%的標準。”隨后,登海種業將剩余的種子取樣進行檢測,最終“海南樣品芽率為92%-97%” ,“河南樣品芽率92%-99%” 。
“這樣的芽率顯示出種子是比較優質的。”前述山東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的教授稱,以此來看,農業部抽檢的或許恰是未達到標準的那一批次。不過,與該教授同屬玉米研究所的另一教授19日早晨表示,登海最近負面新聞不斷,“肯定是管理存在問題。”而有制種專家則批評說,登海種業在種子研發中思路走偏。
“相對于預計的1000多萬公斤的產量,不合格的5.8萬公斤所占到的比重很小。”民生證券農林牧漁分析師王英告訴本報,如果此事僅以召回不合格種子完結,登海種業所遭受的損失“非常小”,“但如果這對其公司聲譽造成重大影響,一切就很難說了。”
作為上市公司,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被資本市場無限放大,何況是短時間內連遭4次挫折,“嚴重影響了市場對超試系列玉米種的信心。”雖然19日登海種業股價再次大幅上揚,而業界大多數的評論均認為,今年登海種業的業績“有點懸”。“我們現在正在核算業績,具體的數據會在不久后披露。”原邵剛稱。此外,他還表示,登海種業正全力消除事件給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向很多媒體和深交所都作了解釋。”
在登海種業官方網站的一側,一個時長60秒的FLASH 廣告正在循環播放:在經歷過狂風大雨之后,一個卡通老農高喊,“選好種子不辛苦,還是‘登海605’。”而植根中國種業20余年后,光環環繞的登海種業的這一個年頭,或許會真的有點辛苦。
繼“登海662”因抗病性弱引發抗議、“先玉335”涉嫌轉基因等
“丑聞”后,日前農業部一紙關于“登海605”被抽檢為不合格種子的聲明再次將國內玉米制種的龍頭企業——登海種業推進輿論的漩渦。
18日,登海種業方面反駁稱,該玉米種系合格產品,該公司正全力消除該消息對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
而有分析則認為,受接踵而至的負面消息的拖累,正致力于推廣超級玉米“登海605”的登海種業未來的業績或不容樂觀。
不合格的登海“605”
4月6日,農業部在其下屬網站上發布通告稱,農業部于不久前對181家種子企業304個待售商品種子樣品進行了抽查,其中包括涉及101家企業的163個玉米種子樣品。
而在對上述種子樣品進行凈度、水分和發芽率檢測后,農業部稱,在上述163個樣品中,有156個樣品的3項指標均合格,而有7個品種的種子不合格。在數量極少的不合格的種子中,竟赫然出現了“登海605”的名字——它是國內龍頭玉米制種企業之一的登海種業在新近拿出的拳頭產品。
據了解,位于煙臺萊州的登海種業是當前國內僅有的7家種業上市公司之一。這家于2005年登陸深交所中小企業板的種子企業以其創始人李登海的名字命名,選育和生產“登海”系列的自育玉米雜交種為其主營業務。身兼萊州市農業院院長的李登海正是培育玉米種領域的頂級專家。
在媒體公開的報道中,初中畢業后不久即開始制種生涯的李,取得的成就被形容為不啻于“水稻之父”袁隆平。2007年,時年58歲的李登海在共青團中央舉辦的一次活動中,便稱其前半生所選育的高產品種已累計增產玉米1000億公斤,并且“后半生還要再增產1000億公斤。”
他把實現這一雄心壯志的希望寄托在從2005年開始選育的“超級玉米”身上。2009年,李登海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超級玉米除具備畝產1100公斤的高產能力外,還兼有“優質、多抗、廣適、易制種”等優良品質。
身負眾望
超級玉米在試驗期表現出的數據確實光鮮。公開報道稱,登海超越1號在試驗田中曾畝產1402.86公斤的夏玉米,創造了世界紀錄。
進入推廣期后,其畝產也“一直穩定在1000公斤以上”。在相關文章中,上述畝產能力比“先玉335”高5%,比競爭對手“鄭單958”高30%以上。此外,在抗倒伏、抗病性等主要品質上,超級玉米系列也被宣傳為為領先市場中的其他眾多品種。
18日,山東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向本報證實稱,從其研究小組長期的跟蹤觀察來看,“無論是與國內玉米種還是與國外品種相比”,超級玉米系列,“總體來說都是比較好的。”
超級玉米系列由此人氣爆棚。“在未上市前,外界對登海超越(即超級玉米)系列玉米種的期望值非常高。”18日,淄博本地一玉米種經銷商告訴本報。而它同時也被眾多券商視為將成為與“先玉335”并駕齊驅的拉升登海業績的重要引擎,“預計將最終帶來4億元盈利”。
2009年底超級玉米系列正式上市,市場的翹首期待迅即轉化為看得見的效益——“開售之初便有8000萬預付款到賬”。同時,在資本市場上,登海種業的股票多日漲停,一周累計漲幅高達20%。
然而,一片盛世的歡騰之下,暗流涌動。去年秋天,自詡“抗病性好”的“登海662”是采用它的魯西南以及河南部分農民最大的夢魘。有消息稱,僅河南杞縣一地,因抵抗“粗縮病”無果,近5萬畝“登海662”幾近絕收。
而前述本地玉米經銷商則透露道,據他所知,原本眾所期盼的“登海662”,“在桓臺一粒種子也沒賣出去。”
“麻煩”接二連三
“登海662”事發后,登海種業起初以“無言的沉默”來應對。但2011年玉米種銷售季來臨后,經銷商卻發現市場已難覓“登海662”的身影。有消息稱,登海種業因其聲名狼藉而不得不“揮淚”將其封殺。
基本與此事同步,登海種業旗下最重要的王牌產品“先玉335”則被新華社旗下的《國際先驅導報》指為涉嫌轉基因。這則報道一出,真偽科學的辯論、是否“賣國”的民族情緒裹挾其中,其引起的轟動和對登海種業造成的負面影響遠超“登海662”事件。
此時,農業部的出面力挺成為深陷漩渦的登海種業抓到的分量最重的救命稻草。登海種業此后便以“農業部說‘先玉335’非轉基因玉米”為依據展開危機公關。而18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登海種業董秘原紹剛,原在回顧“先玉335”事件時,仍重申“‘335’絕非轉基因”,“這是由農業部認定的。”
不過,稍后不久的12月,登海種業旗下另一玉米品種“登海3686”便倒在農業部打擊“轉基因”的槍口之下。農業部在1504號《公告》中稱,包括“登海3686”在內的27個玉米品種都“屬于違規商業化的轉基因玉米品種”,并勒令其在此公告發布一年之內徹底退出中國種子市場。
細細數來,此番“登海605”再被農業部歸為“不合格種子”已是這家國內玉米種培育龍頭企業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所遭遇的第4次“劫難”。
而農業部亦在通告中對這次“登海605”未能達標的原因做出了解釋——“登海605”發芽率的實測值為85%, 而標準值則為92%, 其誤差高達7%, 并且較3%的容許誤差值高出4個百分點——而這距離“登海605”通過國審僅僅只有5個月。
未來業績有點懸?
18日,登海種業董秘原邵剛對此回應稱,不合格種子僅是一小部分,“具體可以看公司網站的說明”。記者隨后在其網站首頁的置頂位置查閱到該說明。
在這份說明中,登海種業稱,農業部抽檢的5.8萬公斤種子中,出芽率為85%,“達到了國家標準,但未達到企業內定芽率為92%的標準。”隨后,登海種業將剩余的種子取樣進行檢測,最終“海南樣品芽率為92%-97%” ,“河南樣品芽率92%-99%” 。
“這樣的芽率顯示出種子是比較優質的。”前述山東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的教授稱,以此來看,農業部抽檢的或許恰是未達到標準的那一批次。不過,與該教授同屬玉米研究所的另一教授19日早晨表示,登海最近負面新聞不斷,“肯定是管理存在問題。”而有制種專家則批評說,登海種業在種子研發中思路走偏。
“相對于預計的1000多萬公斤的產量,不合格的5.8萬公斤所占到的比重很小。”民生證券農林牧漁分析師王英告訴本報,如果此事僅以召回不合格種子完結,登海種業所遭受的損失“非常小”,“但如果這對其公司聲譽造成重大影響,一切就很難說了。”
作為上市公司,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被資本市場無限放大,何況是短時間內連遭4次挫折,“嚴重影響了市場對超試系列玉米種的信心。”雖然19日登海種業股價再次大幅上揚,而業界大多數的評論均認為,今年登海種業的業績“有點懸”。“我們現在正在核算業績,具體的數據會在不久后披露。”原邵剛稱。此外,他還表示,登海種業正全力消除事件給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向很多媒體和深交所都作了解釋。”
在登海種業官方網站的一側,一個時長60秒的FLASH 廣告正在循環播放:在經歷過狂風大雨之后,一個卡通老農高喊,“選好種子不辛苦,還是‘登海605’。”而植根中國種業20余年后,光環環繞的登海種業的這一個年頭,或許會真的有點辛苦。
產品分類
/ Product List
技術文章
/ Technic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