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旱地小麥種植取得重大突破
來源: 類別: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2010-06-23 閱讀次
繼全膜雙壟溝播玉米之后,我省旱作農業技術在小麥種植上取得重大突破,我省農業科技人員研究探索的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種植技術,使旱地小麥等密植作物顯著增產,冬小麥平均增產30%以上,為解決我省糧食安全開辟了有效途徑。該項技術今天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省農牧廳主持的技術成果鑒定。
地膜小麥在我省已推廣20多年,由于生產中難以解決播種穴與幼苗錯位問題,人工放苗費時費工,地膜只能種植一茬作物,多年來應用面積很小。省農技推廣總站、甘谷縣農技推廣站、天水市農技推廣中心在多年研究旱地地膜小麥基礎上,創新提出了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種植技術,集多種技術于一體。全地膜覆蓋實現膜面雨水集流和富集疊加利用,使農田降水利用率平均達77.5%;膜上覆土有效解決了播種穴與幼苗錯位問題,避免了人工放苗,同時保護了地膜,通過免耕栽培使農膜連續使用2至3年,延長了地膜使用壽命,減輕了農膜污染環境;留膜免耕多茬種植2至4茬小麥或油菜、洋芋、大豆,減少了地膜、人畜、機械投入,畝均節本74.5元。
小麥是我省第一大口糧作物,關系到糧食安全問題,由于小麥種植效益低,平均畝產僅198公斤,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0公斤,加上種植結構調整,我省小麥播種面積由1985年的2229.75萬畝縮小到2009年的1370萬畝,導致省內每年缺口小麥200萬噸。在面積不能增加的情況下,提高單產是增加小麥產量的唯一途徑。而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種植技術增產效果顯著,2008年至2010年累計示范推廣35萬畝,平均畝產264.5公斤,較露地小麥增產33.1%。為我省1000多萬畝旱地小麥及我國北方同類旱作小麥區確定了主推技術。
我省旱作農業、小麥栽培等專家認為,該項技術針對旱地小麥等密植作物產量低而不穩的實際,在旱地小麥農田降水高效利用關鍵技術上取得明顯進展,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地膜小麥在我省已推廣20多年,由于生產中難以解決播種穴與幼苗錯位問題,人工放苗費時費工,地膜只能種植一茬作物,多年來應用面積很小。省農技推廣總站、甘谷縣農技推廣站、天水市農技推廣中心在多年研究旱地地膜小麥基礎上,創新提出了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種植技術,集多種技術于一體。全地膜覆蓋實現膜面雨水集流和富集疊加利用,使農田降水利用率平均達77.5%;膜上覆土有效解決了播種穴與幼苗錯位問題,避免了人工放苗,同時保護了地膜,通過免耕栽培使農膜連續使用2至3年,延長了地膜使用壽命,減輕了農膜污染環境;留膜免耕多茬種植2至4茬小麥或油菜、洋芋、大豆,減少了地膜、人畜、機械投入,畝均節本74.5元。
小麥是我省第一大口糧作物,關系到糧食安全問題,由于小麥種植效益低,平均畝產僅198公斤,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0公斤,加上種植結構調整,我省小麥播種面積由1985年的2229.75萬畝縮小到2009年的1370萬畝,導致省內每年缺口小麥200萬噸。在面積不能增加的情況下,提高單產是增加小麥產量的唯一途徑。而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種植技術增產效果顯著,2008年至2010年累計示范推廣35萬畝,平均畝產264.5公斤,較露地小麥增產33.1%。為我省1000多萬畝旱地小麥及我國北方同類旱作小麥區確定了主推技術。
我省旱作農業、小麥栽培等專家認為,該項技術針對旱地小麥等密植作物產量低而不穩的實際,在旱地小麥農田降水高效利用關鍵技術上取得明顯進展,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產品分類
/ Product List
技術文章
/ Technic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