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tp.net.cn-CAOPORM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av丰满熟妇在线播放,适合女士自慰时看的黄文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行業資訊>>治理養殖污染 探索生態畜牧業發展之路

治理養殖污染 探索生態畜牧業發展之路

來源: 農民日報  類別: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2010-05-05  閱讀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日趨提高,畜禽養殖業呈現出穩步增加態勢,成為我國農業農村經濟新增長點。然而,畜禽養殖污染暴露出來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增多,大量的畜禽排泄物、各種養殖廢棄物及臭味,不僅影響了畜禽養殖的整體效益,而且對人類生存環境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浙江自2005年開始實施“811”環境整治行動,對畜禽排泄物進行了系統治理和資源化利用,經過連續5年的努力,已全面完成了生豬存欄200頭、牛2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的排泄物治理。

  養殖與環保是一對矛盾,如何破解要轉變思路 俗話說:“養豬不賺錢,回頭看看田”。傳統個體養豬,豬糞尿還田,是很好的農家肥,沒有污染問題。但隨著規模化養殖的不斷發展,大量的畜禽糞尿未經徹底處理便集中排放,對環境造成了很大污染。由于畜禽排泄物有別于工業廢棄物,是一種有機質,按季控量施用,通過土地消化,不但能夠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地肥力,而且可以減少化肥施用,能夠有效減輕畜禽糞尿和化肥流失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但隨著養殖規模的日益擴大,規模養殖戶一般很少種田,加上種植戶習慣了大量使用化肥,打破了傳統的種養結合格局,大量的畜禽糞便污水無法通過周邊種植業消化,畜禽排泄物開始影響周邊環境及居民生活,養殖污染矛盾開始凸顯出來,并逐漸引起社會的關注。現在的關鍵是要重構起規模養殖與種植狀態下農牧結合資源循環利用的新機制。浙江早在2004年,生豬養殖的規模化程度就超過了63%,這也為浙江先走一步探索規模養殖狀態下發展生態畜牧業提供了基礎條件。

  為破解這個難題,我省在2005年啟動了為期三年的“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2006年,省政府進一步提出了實施包括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泄物、化肥農藥污染在內的農村環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2008年6月,省政府召開首次全省生態畜牧業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農牧結合生態畜牧業發展的方向和發展模式,畜牧業真正進入了以農牧結合為主要特征的生態化建設新階段。這個思路總體上就是:按照“科學布局、農牧結合、綜合治理、資源循環”的原則,大力發展規模生態養殖,不斷探索符合實際的畜禽排泄物綜合利用模式,促進畜牧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改善農村環境質量。

  用循環經濟理念發展畜牧業要綜合治理措施跟上 長期以來,畜禽養殖缺乏整體的規劃布局,可以說是點多面廣量大,再加上養殖效益相對較低,治理難度相當大。為此,我們在廣泛調查研究和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治舊除新”的工作策略,也就是對2006年以前建造的規模化養豬場,采取由財政以獎代補方式予以全面治理,對新建的規模養殖場,要求必須實行農牧結合、資源化利用,否則不予立項扶持。同時,對納入治理的規模養殖場,我們按照“科學規劃、利用優先、多種模式、齊力推進”的原則有序開展治理。

  突出種養平衡原理進行科學規劃。從2002年開始,全省已有88個縣(市、區)劃定了禁、限養區,關停轉遷養殖戶2927戶,涉及存欄生豬89.7萬頭,奶牛2.2萬頭,家禽612.2萬羽。同時,在“九五”、“十五”、“十一五”三個畜牧業發展規劃中,重點在溫州、臺州、麗水等畜牧業欠發達地區和衢州、金華等地利用山區丘陵優勢,規劃布局發展生態循環型畜牧業;在杭嘉湖主產區推進生豬適度規模生態養殖,提升畜牧業產業檔次。

  突出利用優先開展生態化建設。推進畜牧業生態化建設的核心是農牧結合、畜禽排泄物循環利用。從2005年起,我省按照利用優先、綜合治理的原則,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泄物治理和利用工作,并納入省政府“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的重要內容。至今已累計投入資金9億多元,其中省及中央財政投入資金3.1億元,省級立項治理存欄生豬100頭以上、牛1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7894個,建設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125個。同時加快推進生態畜牧小區建設,實現農牧結合,轉變養殖方式。

  突出科技興牧探索生態養殖模式。各地運用先進科技,結合種植業、漁業生產實際,按照“畜禽上山,肥水養林”、“園中有場,場在園中”的布局,積極推進農牧結合生態畜牧業發展,并成功地探索出了桐廬萬強、臨安雙干的就地結合、就地利用模式,龍游雄德的異地結合、綜合利用模式,南湖竹林的分散處理、集中利用模式,余杭藍天的區域配套、循環共生模式,“豬—沼—牧草”高效吸納的“義烏順旺”模式和生物發酵舍“零排放”養殖的江山模式等,有效地推進了生態畜牧業發展。

  不同類型的治理和生態循環模式為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年來的排泄物治理實踐和生態畜牧業發展進程,確立了以農牧結合、資源循環利用為主線,因地制宜多模式推進的生態畜牧業科學發展之路,形成了多部門、多機構協同合作推動的良好氛圍,同時也改變了治理工作從被動向業主和基層政府主動要求治理的轉變。主要成效有以下三個方面:

  有效保障生豬等主要畜產品消費供給。我省通過狠抓畜禽養殖排泄物治理,按照發展循環農業的思路實踐農牧結合生態畜牧業建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畜牧業用地困難的矛盾,推進了養殖規模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有效克服了環保和疫病等風險,畜牧業在城鎮化、工業化發展加快過程中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有效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截至2009年底,全省及中央投入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泄物治理的“以獎代補”專項資金達3.1億元,立項治理生豬存欄200頭以上、牛存欄2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7894個,治理存欄生豬398.3萬頭,牛3.4萬頭,可形成畜禽有機肥60萬噸左右。年減排COD超過11.4萬噸。農村環境得到了明顯變化,以往農村臟、亂、差,散養主產區河道豬糞連片的現象有效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有效推進循環農業的快速發展。據統計,2005年以來,因種養結合,帶動種植業等相關產業節本增效5.78億元。尤其是2005年以來按照生態畜牧業要求新建、改擴建的生態養殖場(小區)達到4557個,新增緊密配套農田園林167.68萬畝,魚塘31.62萬畝,帶動農戶9.03萬戶,增收16億元,既消納了畜禽排泄物,又推進了種植業品質的提升,提高了農民收入,逐步實現了物質與能源的良性循環,養殖與環境的和諧統一。

  在全國率先組織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泄物治理與資源化利用后續發展并有具體規劃跟進 我們要立足農業大循環,加強科技攻關,通過強化部門聯動,強化主體責任,加大對畜禽場治理設施的監督管理,建立后續管理服務體系,全面推進畜牧業生態化建設。

  突出利用,深入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按照畜禽排泄物和周邊農作物消納量相適應的原則,進一步優化畜牧業區域布局,不斷提升農牧結合、資源循環水平。對各地養殖場情況進行動態管理,確保治理設施有效運轉,排泄物實現資源化利用。同時,在2010年,全省繼續推進4600個生豬存欄100頭、牛10頭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泄物治理任務,完成生豬集中區域25個糞便收集處理中心建設,進一步加大其他畜種的整治力度,計劃首先開展規模水禽養殖場的排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全面推進生態畜牧業發展。

  加強配合,多部門聯手健全治理利用機制。一是強化農業和環保部門溝通協作,加強指導,規范監管;二是強化督促檢查,延續“回頭看”機制。加強對已建項目尤其是近幾年省級立項項目設施運行維護情況的監管,防止建而不用,推廣先進經驗,促進治理利用。

  依靠科技,不斷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積極推廣畜禽生態養殖、畜禽排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低成本利用的典型和先進技術,大力推廣“兩個分離”(干濕分離、雨污分離)的治理方法。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科研成果,探索清潔養殖等新型技術。實施試點示范工程,加快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與生態化養殖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2樓
電話: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址:http://www.hdtp.net.cn/ 浙ICP備09083614號-53 技術支持:農業儀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