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墟發現史前小麥
來源: 蚌埠新聞網 類別: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2009-11-17 閱讀次
一個驚人的消息昨從禹墟考古發掘現場傳出:禹墟發現了史前小麥!據考古隊負責人王吉懷介紹,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科研人員近日在對禹墟考古發掘工地文化層土壤標本浮選過程中,發現了5粒炭化小麥顆粒,這是淮河流域首次發現史前小麥。
王吉懷介紹,提供浮選的土壤標本為禹墟夯土臺西南祭祀坑內,考古科研人員在浮選過程中發現疑似小麥的顆粒物,后又在多袋土壤標本中發現。科研人員在進行認真比對后,發現籽粒腹溝明顯,確認就是小麥的炭化顆粒。王吉懷說,這5粒小麥入土前經過炊煮,入土后若干年就干結炭化,使原有的形狀得以保存。據禹墟首次發掘時的碳14測定,遺址年代距今4100年,也就是說,這些麥粒年代距今也有4100年。從已知的考古報告看,淮河流域最早發現小麥的記錄是亳州釣魚臺遺址,年代為春秋中晚期。禹墟此次發現的小麥是淮河流域年代最早的古代遺存,填補了我國史前農業考古的一項空白。
據了解,龍山文化時期炭化小麥遺存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在山東,黃河上游的一些龍山文化遺址中也有發現,年代在距今4000-4800年間。考古界關于小麥起源有兩種對立的說法,一說為小麥起源于西亞兩河流域,距今5000年前左右進入中國。一說為本土起源。淮河流域史前小麥的發現,對考證小麥的起源、研究中國古代農業史、探討淮河流域早期農作面貌等,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產品分類
/ Product List

技術文章
/ Technic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