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連年增長受到氣象等因素限制
來源: 類別: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2013-06-26 閱讀次
糧食連年增長受到氣象等因素限制
要長期穩定地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挑戰依然不小。必須進一步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健全農產品價格支持保護制度,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強務農種糧吸引力——
農業部日前發布的信息顯示,我國夏糧豐收已成定局,夏糧產量迎來“十連豐”。2004年以來,在經受了耕地和水資源約束“雙緊”、氣象災害與生物災害“雙災”、物化成本與人工成本“雙漲”等多重考驗下,糧食連年增產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
全年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7%,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4.5%,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我國農業發展已從主要依靠增加投入步入主要依靠科技軌道。可以說,我國糧食生產基礎正不斷夯實,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不過,在人口總量增加、城鎮化水平上升、居民消費水平提高、農產品工業用途拓展等因素影響下,我國農產品需求持續剛性增長,主要農產品供給已由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總量平衡、豐年有余,轉變為目前的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緊缺。同時資源約束趨緊、氣候變化影響加劇等因素的挑戰逐漸突出。連年增產后,要長期穩定地保障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挑戰依然不小。
從需求看,我國每年人口總量增加約700多萬人。同時,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每年城市新增人口1000多萬人,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遷移,每年糧食需求要增加40億公斤。此外,隨著農產品加工用途的拓展,糧食的使用領域在不斷擴大,也增加了需求。
從生產看,當前農業生產的要素和環境已繃得很緊,農業資源利用強度高、轉化效率低的矛盾日益加劇。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難度越來越大。農田灌溉用水缺口達到300多億立方米,近10年年均因旱災損失糧食600億斤以上。
從進口結構看,我國口糧需求保持基本穩定,但粳稻供求一直偏緊;谷物的飼料需求、加工需求保持較快增長,玉米由長期凈出口轉為持續凈進口,飼用小麥明顯增加;大豆、油料、食糖等需求旺盛,進口增加。
從種植效益來看,由于物化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斷提高,據統計,2011年3種主要糧食每畝凈利潤251元,遠低于農民同時段的務工收入。根據入世承諾,我國“黃箱”支持總量可達農業總產值的8.5%,但目前實際只有1%。部分農業補貼政策激勵效應遞減,利益補償力度偏小。
從種糧主體來看,目前我國有2.6億農戶,戶均經營土地不到半公頃,不利于形成規模效益。同時,農業勞動力素質下降問題也日益突出。許多地方以婦女和中老年務農為主,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過50%,而占農民工總量60%以上的新生代農民工不愿意回鄉務農。
總之,在農業生產成本持續上升、比較效益持續低下、國際市場持續沖擊的情況下,必須進一步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健全農產品價格支持保護制度,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強務農種糧吸引力。針對農資價格上漲,要推動建立健全農資綜合補貼和農資價格動態聯動機制。
同時,糧食規模經營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解決,比如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令人欣喜的是,農民合作社開辟了農民合作的新機制,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的問題。我國家庭農場也已開始起步,表現出了較高的專業化和規模化水平。
要長期穩定地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挑戰依然不小。必須進一步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健全農產品價格支持保護制度,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強務農種糧吸引力——
農業部日前發布的信息顯示,我國夏糧豐收已成定局,夏糧產量迎來“十連豐”。2004年以來,在經受了耕地和水資源約束“雙緊”、氣象災害與生物災害“雙災”、物化成本與人工成本“雙漲”等多重考驗下,糧食連年增產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
全年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7%,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4.5%,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我國農業發展已從主要依靠增加投入步入主要依靠科技軌道。可以說,我國糧食生產基礎正不斷夯實,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不過,在人口總量增加、城鎮化水平上升、居民消費水平提高、農產品工業用途拓展等因素影響下,我國農產品需求持續剛性增長,主要農產品供給已由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總量平衡、豐年有余,轉變為目前的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緊缺。同時資源約束趨緊、氣候變化影響加劇等因素的挑戰逐漸突出。連年增產后,要長期穩定地保障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挑戰依然不小。
從需求看,我國每年人口總量增加約700多萬人。同時,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每年城市新增人口1000多萬人,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遷移,每年糧食需求要增加40億公斤。此外,隨著農產品加工用途的拓展,糧食的使用領域在不斷擴大,也增加了需求。
從生產看,當前農業生產的要素和環境已繃得很緊,農業資源利用強度高、轉化效率低的矛盾日益加劇。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難度越來越大。農田灌溉用水缺口達到300多億立方米,近10年年均因旱災損失糧食600億斤以上。
從進口結構看,我國口糧需求保持基本穩定,但粳稻供求一直偏緊;谷物的飼料需求、加工需求保持較快增長,玉米由長期凈出口轉為持續凈進口,飼用小麥明顯增加;大豆、油料、食糖等需求旺盛,進口增加。
從種植效益來看,由于物化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斷提高,據統計,2011年3種主要糧食每畝凈利潤251元,遠低于農民同時段的務工收入。根據入世承諾,我國“黃箱”支持總量可達農業總產值的8.5%,但目前實際只有1%。部分農業補貼政策激勵效應遞減,利益補償力度偏小。
從種糧主體來看,目前我國有2.6億農戶,戶均經營土地不到半公頃,不利于形成規模效益。同時,農業勞動力素質下降問題也日益突出。許多地方以婦女和中老年務農為主,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過50%,而占農民工總量60%以上的新生代農民工不愿意回鄉務農。
總之,在農業生產成本持續上升、比較效益持續低下、國際市場持續沖擊的情況下,必須進一步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健全農產品價格支持保護制度,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強務農種糧吸引力。針對農資價格上漲,要推動建立健全農資綜合補貼和農資價格動態聯動機制。
同時,糧食規模經營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解決,比如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令人欣喜的是,農民合作社開辟了農民合作的新機制,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的問題。我國家庭農場也已開始起步,表現出了較高的專業化和規模化水平。
下一篇:雙陽區糧油抽查符合國標
上一篇:糧食豐產指標的來源以及劃分
產品分類
/ Product List
技術文章
/ Technic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