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鎘污染:警惕但無需恐慌
來源: 類別: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2011-02-22 閱讀次
日前,一則有關國內銷售的大米存在10%鎘超標問題的消息引發轟動,但截至目前,權威部門尚未作出回應。
日前,一則有關國內在售大米存在10%鎘超標問題的消息引發轟動,但截至目前,權威部門尚未作出回應。專家認為,長期食用鎘污染的大米將引發許多慢性疾病,目前國 內還未出現短期食用鎘污染食品所導致的實際病例。
最近,國內媒體紛紛報道這樣一則轟動性新聞:國內市場上10%左右的在售大米鎘超標,經常食用可能引發骨痛病等。但隨后媒體又采訪了從事這一調查的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的教授潘根興,他回應說,“不是市場上所有的大米都如此,只能說我們抽查樣品的10%存在鎘超標,大家不必恐慌”。
江西省是潘根興教授列舉的全國鎘大米污染“重災區”之一。為此,本報記者2月17日致電江西省政府對外新聞聯絡處張副處長,他告訴記者,已經引起江西省政府、省農業廳的高度重視。江西省正與農業部、國家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局聯系,將共同展開調研。在權威部門發布正式消息之前,作為新聞發言人不宜對此發表觀點。他表示,糧食問題事關國計民生,不確切的信息一旦在社會散布出去,就可能引起民眾恐慌。潘根興教授的調查結論僅僅代表高校科研機構的一家之言。
調查結果觸目驚心
有報道稱,潘根興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在2007年和2008年先后進行了兩次調查。前一次在全國6個地區(華東、東北、華中、西南、華南和華北)縣級以上市場隨機采購大米樣品100多個,檢測結果表明:抽查樣品的10%存在鎘超標。后一次,他們從江西、湖南、廣東等省農貿市場隨機取樣63份,實驗結果證實樣品的60%以上大米鎘含量超過國家限值。
媒體還“引證”說:早在2002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曾對全國市場稻米進行安全性抽檢。結果顯示,稻米中超標最嚴重的重金屬是鉛,超標率28.4%,其次就是鎘,超標率10.3%。
我國市場上在售大米受鎘污染的狀況是否果真到了如此嚴重的程度?據瞭望東方周刊的報道稱,根據一些權威專家多年、多地的調查,10%(土地被重金屬污染)的可能性比較大,“鎘污染”土地至少有8000萬畝左右。中國北方一般在鉛鋅礦等礦區周邊,污染土地有些零星分布。在南方,比如湖南、江西、云南、廣西等省區,有連片分布。
不必談虎色變
上述調查結論毋庸置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但專家認為,鎘危害的短期影響不會立即顯現,但長期威脅不容忽視。
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系副主任王月丹談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72年發布的專家委員會建議,人每日由食物攝取鎘的耐受量為1mg/kg,即為我國大米鎘標準的5倍(我國食品中鎘限量衛生標準規定:大米鎘含量≤0.2毫克/公斤、面粉鎘含量≤0.1毫克/公斤、肉魚鎘含量≤0.1毫克/公斤、蛋類鎘含量≤0.05毫克/公斤等)。因此,即便我國市場上銷售的大米可能存在鎘污染,但對于正常人來說,吃這樣的鎘超標大米,也是可以耐受的,不必過于恐慌。
盡管人體可以耐受,但這并不能說明,鎘過量對于人體沒有危害。根據日本科學家的研究資料表明,每天少量攝入鎘,50年后,有10%的人會出現蛋白尿等腎功能異常的現象。因此,長期使用含過量鎘大米的人,可能會有健康損傷。鎘慢性中毒最容易損傷腎功能,還可以損傷肝功能。我國目前高發的幾乎所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貧血、骨質疏松、腫瘤等等,都可能與食物中鎘超標有關系。
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主任醫師郝鳳桐認為,我國消費大米的人口眾多,糧食的流通趨勢有可能帶來消費鎘超標大米人數的增加。現有的研究揭示了鎘環境污染的現狀,但是在臨床工作中,能夠確認的環境污染所導致的慢性鎘中毒病例依然多屬于個案。短期攝入鎘超標食品并不意味著傷害會立即顯現。
目前環境鎘污染帶有顯著的地域性,城市居民由于消費大米來源多樣化,且城市的食品安全監測體系相對完善,所以面臨顯著鎘污染威脅的人群當屬在污染地區自己生產、自己食用的群體。
重金屬污染成新隱患
郝鳳桐指出,由于我國65%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因此未來的中國農產品安全問題中,鎘、汞等重金屬以及砷元素的污染將取代農藥,成為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僅以鎘為例,自20世紀初以來,鎘及其化合物廣泛用于制造鎳鎘電池、顏料、合金,也可以用于電鍍及塑料制品中的穩定劑。鎘的產量及用途在不斷增加。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向環境中釋放的鎘達30000噸左右,其中82%~94%的鎘會進入到土壤中,由此造成農作物受污染。此前,國內已經有關于在色彩鮮艷的日用陶瓷和仿真金屬飾品中發現鎘超標的報道。
鎘污染存在以下現實威脅:土壤一旦被污染,恢復到去污染狀態需要很長時間;目前的醫學發展還沒有特效的解毒藥物可供使用,而進入到人體的鎘生物學半衰期長達10年~30年;鎘污染的食品不僅局限于大米。所以,應對環境鎘污染的有效手段,依然是預防為主,有效控制了污染源,糧食安全才有保障。在此方面,政府責無旁貸。
如何防范“鎘中毒”
既然生活中存在著鎘超標的問題,那么應該如何應對呢?專家建議,首先應該確定有無鎘攝入過多的問題,避免吃含鎘高的大米。選購大米時應該要求出示鎘含量檢測報告。如果已經有鎘超標,或者不得不食用高鎘大米時,也可以吃一些抗鎘的物質。但所謂的重金屬祛除劑對于鎘超標沒有太大的價值。專家建議可補充鋅和銅,以抑制鎘的吸收,而鐵和鈣的攝入,則可以緩解鎘引起的貧血和脫鈣癥狀。這是可以考慮采取的防護措施。
長期鎘過量最主要的危害還是腎功能,這也是我國慢性疾病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所以,專家呼吁有關部門和專家關注大米鎘超標的問題,并積極調查,探討其與我國慢性疾病發病增加的關系,指導消費者選擇健康的食物,避免重金屬的傷害。
日前,一則有關國內在售大米存在10%鎘超標問題的消息引發轟動,但截至目前,權威部門尚未作出回應。專家認為,長期食用鎘污染的大米將引發許多慢性疾病,目前國 內還未出現短期食用鎘污染食品所導致的實際病例。
最近,國內媒體紛紛報道這樣一則轟動性新聞:國內市場上10%左右的在售大米鎘超標,經常食用可能引發骨痛病等。但隨后媒體又采訪了從事這一調查的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的教授潘根興,他回應說,“不是市場上所有的大米都如此,只能說我們抽查樣品的10%存在鎘超標,大家不必恐慌”。
江西省是潘根興教授列舉的全國鎘大米污染“重災區”之一。為此,本報記者2月17日致電江西省政府對外新聞聯絡處張副處長,他告訴記者,已經引起江西省政府、省農業廳的高度重視。江西省正與農業部、國家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局聯系,將共同展開調研。在權威部門發布正式消息之前,作為新聞發言人不宜對此發表觀點。他表示,糧食問題事關國計民生,不確切的信息一旦在社會散布出去,就可能引起民眾恐慌。潘根興教授的調查結論僅僅代表高校科研機構的一家之言。
調查結果觸目驚心
有報道稱,潘根興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在2007年和2008年先后進行了兩次調查。前一次在全國6個地區(華東、東北、華中、西南、華南和華北)縣級以上市場隨機采購大米樣品100多個,檢測結果表明:抽查樣品的10%存在鎘超標。后一次,他們從江西、湖南、廣東等省農貿市場隨機取樣63份,實驗結果證實樣品的60%以上大米鎘含量超過國家限值。
媒體還“引證”說:早在2002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曾對全國市場稻米進行安全性抽檢。結果顯示,稻米中超標最嚴重的重金屬是鉛,超標率28.4%,其次就是鎘,超標率10.3%。
我國市場上在售大米受鎘污染的狀況是否果真到了如此嚴重的程度?據瞭望東方周刊的報道稱,根據一些權威專家多年、多地的調查,10%(土地被重金屬污染)的可能性比較大,“鎘污染”土地至少有8000萬畝左右。中國北方一般在鉛鋅礦等礦區周邊,污染土地有些零星分布。在南方,比如湖南、江西、云南、廣西等省區,有連片分布。
不必談虎色變
上述調查結論毋庸置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但專家認為,鎘危害的短期影響不會立即顯現,但長期威脅不容忽視。
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系副主任王月丹談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72年發布的專家委員會建議,人每日由食物攝取鎘的耐受量為1mg/kg,即為我國大米鎘標準的5倍(我國食品中鎘限量衛生標準規定:大米鎘含量≤0.2毫克/公斤、面粉鎘含量≤0.1毫克/公斤、肉魚鎘含量≤0.1毫克/公斤、蛋類鎘含量≤0.05毫克/公斤等)。因此,即便我國市場上銷售的大米可能存在鎘污染,但對于正常人來說,吃這樣的鎘超標大米,也是可以耐受的,不必過于恐慌。
盡管人體可以耐受,但這并不能說明,鎘過量對于人體沒有危害。根據日本科學家的研究資料表明,每天少量攝入鎘,50年后,有10%的人會出現蛋白尿等腎功能異常的現象。因此,長期使用含過量鎘大米的人,可能會有健康損傷。鎘慢性中毒最容易損傷腎功能,還可以損傷肝功能。我國目前高發的幾乎所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貧血、骨質疏松、腫瘤等等,都可能與食物中鎘超標有關系。
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主任醫師郝鳳桐認為,我國消費大米的人口眾多,糧食的流通趨勢有可能帶來消費鎘超標大米人數的增加。現有的研究揭示了鎘環境污染的現狀,但是在臨床工作中,能夠確認的環境污染所導致的慢性鎘中毒病例依然多屬于個案。短期攝入鎘超標食品并不意味著傷害會立即顯現。
目前環境鎘污染帶有顯著的地域性,城市居民由于消費大米來源多樣化,且城市的食品安全監測體系相對完善,所以面臨顯著鎘污染威脅的人群當屬在污染地區自己生產、自己食用的群體。
重金屬污染成新隱患
郝鳳桐指出,由于我國65%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因此未來的中國農產品安全問題中,鎘、汞等重金屬以及砷元素的污染將取代農藥,成為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僅以鎘為例,自20世紀初以來,鎘及其化合物廣泛用于制造鎳鎘電池、顏料、合金,也可以用于電鍍及塑料制品中的穩定劑。鎘的產量及用途在不斷增加。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向環境中釋放的鎘達30000噸左右,其中82%~94%的鎘會進入到土壤中,由此造成農作物受污染。此前,國內已經有關于在色彩鮮艷的日用陶瓷和仿真金屬飾品中發現鎘超標的報道。
鎘污染存在以下現實威脅:土壤一旦被污染,恢復到去污染狀態需要很長時間;目前的醫學發展還沒有特效的解毒藥物可供使用,而進入到人體的鎘生物學半衰期長達10年~30年;鎘污染的食品不僅局限于大米。所以,應對環境鎘污染的有效手段,依然是預防為主,有效控制了污染源,糧食安全才有保障。在此方面,政府責無旁貸。
如何防范“鎘中毒”
既然生活中存在著鎘超標的問題,那么應該如何應對呢?專家建議,首先應該確定有無鎘攝入過多的問題,避免吃含鎘高的大米。選購大米時應該要求出示鎘含量檢測報告。如果已經有鎘超標,或者不得不食用高鎘大米時,也可以吃一些抗鎘的物質。但所謂的重金屬祛除劑對于鎘超標沒有太大的價值。專家建議可補充鋅和銅,以抑制鎘的吸收,而鐵和鈣的攝入,則可以緩解鎘引起的貧血和脫鈣癥狀。這是可以考慮采取的防護措施。
長期鎘過量最主要的危害還是腎功能,這也是我國慢性疾病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所以,專家呼吁有關部門和專家關注大米鎘超標的問題,并積極調查,探討其與我國慢性疾病發病增加的關系,指導消費者選擇健康的食物,避免重金屬的傷害。
產品分類
/ Product List
技術文章
/ Technic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