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質監系統自力更生實現自身大發展紀實
打基礎 增實力
2000年,湖南省質監系統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體制,開啟了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新征程。
面對垂管之初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落后狀況,湖南省局黨組帶領全系統干部職工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機構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十年間,每年擠出1個多億進行基礎設施和技術機構投入,14個市州局、62個縣級局新建了辦公檢測樓,全系統固定資產總額由1.53億元增加到11.45億元,房屋建筑面積由13.74平方米增加到45.83萬平方米。特別是“十一五”期間,每年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達1.6億元。全系統新增實驗室面積13.29萬平方米,新購儀器設備12022臺套;新建國家質檢中心10個、國家型式實驗室4個、省級檢測中心10個、國家棉花公證檢驗實驗室4個;計算機硬件裝備全面普及,視頻會議、公文傳輸及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食品生產企業動態監管等系統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檢測和辦公現代化、自動化正在變成現實。
俗話說“有了金鋼鉆,才攬瓷器活”, 從2000年到2009年,全系統總收入由1.85億元增加到10.27億元,增長4.6倍,其中行政事業性收入由0.81億元增加到6.09億元,增長6.5倍,收入的結構和質量漸趨良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省委、省政府和省財政廳領導的高度重視下,財政撥款由2000年不到0.5億元增加到2010年突破5億元,不僅基本保障了標準化工作、行政執法、食品監督抽查等重要經費,而且一次性解決了期盼多年的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吃皇糧”問題。
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一個個項目接踵而至,一棟棟大樓拔地而起,質監事業發展步進入了良性循環。
抓質量 促發展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更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2001年湖南省正式啟動“質量興湘、質量興市”活動,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的關注;2008年,省政府印發了《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質量興湘戰略的意見》;2009年,省政府成立了劉力偉副省長為組長的省實施質量興湘戰略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召開了全省質量興湘經驗交流大會;同年,國家質檢總局和省人民政府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這一連串的動作不僅顯示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對質量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力度,對全面推進質監工作、助推“兩型”社會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各市(州)黨委、政府也立即行動起來,將質量興市、質量強市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舉措,積極推進。目前,全省14個市(州)、122個市(縣、區)全部開展了質量興市活動,覆蓋率達到100%。長沙市、祁東縣、瀏陽市、醴陵市被評為全國質量興市(縣)先進單位。
培育知名產品品牌和區域品牌是提升地方經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質監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能。目前,全省累計有效中國名牌產品29個,“湖南名牌產品”586個,36家企業獲得湖南省質量管理獎,25個地理標志產品,163家企業經注冊登記核準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
標準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項重要的技術基礎性工作,也是衡量一個地區質量水平的風向標。湖南省質監局全面貫徹落實《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標準化戰略的意見》和《湖南省標準化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全省標準化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全國煙花爆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18個國家級標準化技術機構秘書處落戶湖南;成立了湖南省農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8個省級標準化技術機構;中聯重科、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等企業主導或參與制修訂《混凝土泵車》、《兩系雜交水稻種子生產體系技術規范》等多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其中《兩系雜交水稻種子生產體系技術規范》等17項標準榮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制修訂《湘式菜肴烹調技術規范》等湖南省地方標準654項;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70個;采用國際標準認可的產品累計達2481個,獲得采標標志的產品累計達966個,全省主要行業產品采標率達80%以上;2010年10月,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鐵道部在長沙共同成功承辦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軌道交通電氣設備與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50屆年會,爭取到5項國際標準由中國牽頭起草;目前,正在積極爭取成立國際標準化組織煙花爆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并爭取其秘書處落戶湖南。
標準不僅在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而且成為政府部門依法行政的技術手段。2007年4月正式批準發布的《工業廢水中銻污染物排放標準》地方標準,令資江流域居民飲用水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彰顯了標準強大的執行力。指導、幫助優勢企業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不斷建立、完善具有湖南省產業特色的技術標準體系,增強了優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了優勢產業快速發展。標準已成為湖南優勢產業快速發展的技術引擎。
同時,以制定、宣貫和實施標準為主線,積極推廣“公司+基地+標準+農戶”模式,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著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促進了湖南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樹形象 升地位
曾幾何時,“質量技術監督”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既專業又陌生。湖南省質監局從行政執法和質量監督入手,不僅市場經濟秩序明顯好轉,服務民生、公正執法的形象也隨之深入人心。湖南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緊緊圍繞監督抽查這條主線,初步建立了“以國家監督抽查和地方聯動抽查為重點,以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為突破、以一般工業產品定期監督檢查為基礎、以產品質量市場風險抽查為反射”的一整套產品質量監督檢查機制。突出重點產品、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累計組織產品質量監督抽查45萬批次,監督覆蓋面大幅提高,全省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平均合格率達91.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通過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114篇有分量的產品質量情況分析報告,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通過以質量抽查公告組織開展的對27個全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質量案件的查處,保障了重點工程項目的質量安全;通過質量抽查公告等形式,堅持在第一時間發布預警信息,及時將結果向社會公告,較好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執法打假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全省建立了12365投訴舉報指揮系統,形成了上聯總局、下通基層的網絡平臺。探索建立了執法檢查、專項整治和區域整治相結合的執法打假長效機制,初步形成了目標考核、約請談話、督察督辦等一整套完善的工作機制。近年來,全面突出食品、農資、建材等涉及人身財產安全重點產品以及計量的熱點問題,加大打假力度,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和區域性質量問題。特別是2007年牽頭開展的全省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聲勢浩大,成果顯著。十年來,全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12.5萬人次,搗毀制假售假窩點298個,查處案件1.85萬件,涉案貨值24億元,有力地震懾了違法行為,規范了市場秩序,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執法打假”成為湖南質監的一張響亮名片。
展優勢 重服務
發揮自身優勢,為地方經濟服務,是湖南省質監的工作重點,在計量工作上的體現尤為明顯:全面完成了全省 “國千家”、“省百家”企業和其他重點耗能企業共144家企業的《通則》合格認可;制定資源節約、環境保護類地方標準近50項;淘汰落后地條鋼螺紋生產線23條、產能356萬噸,淘汰落后水泥生產線177條、產能1690萬噸,對全省1100多家耗能企業進行現場指導服務,檢定、校準能源計量器具17萬臺件。這一串亮眼的數據展示了全省質監系統以實際行動推動“兩型”社會建設所做的踏實工作。
“十一五”以來,全省質監系統圍繞建立規范的計量監督管理體制和完善的現代計量檢測體系、提高企業計量保證能力的工作目標,充分發揮計量作用,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155家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企業通過現場考核,全省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合格率提高近20個百分點,計量器具強檢范圍從民用三表、市場衡器擴展到醫衛部門醫用計量器具、高速公路計重收費衡器、電信行業電話計時計費裝置、道路交通技術監控設備等領域。開展“關注民生、計量惠民”專項行動,先后對1040個集貿市場、1069家醫療衛生機構、918家眼鏡店、2585家餐飲店、1912家加油站進行了專項計量監督檢查,使集貿市場在用衡器的受檢率從55%提高到91%,在用醫用強檢計量器具受檢率從79%提高96%。與此同時,進一步加大重點領域的計量專項整治力度,重點開展了安全計量檢查、“放心”計量檢查及能源計量檢查,涉及到煤礦、糧食、棉花等30多個領域。
同樣地,以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為主線開展認證認可工作。全省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和產品認證、體系認證行政監管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省獲得實驗室資質認定計量認證證書單位由2001年的300余家,增加到2010年的1268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由2001年的150余家,增加到2010年的173家;強制性產品認證從無到有,已有589家企業累計獲證達2696張;管理體系認證證書累計獲證達6276張;食品農產品認證證書累計獲證2393張;認證咨詢機構逐步發展到11家。
維民生 保平安
在湖南,不論“3·15”、“安全生產月”、“質量月”,還是五一、國慶,老百姓不僅能放心、快樂地享受每一個節日,更能夠積極參與各級質監部門開展的形式多樣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知識活動,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法制意識,提高全社會對特種設備的認知程度。
安全是第一要務。湖南省質監系統先后投入380多萬元,建成湖南省特種設備動態監管網絡系統。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已全面納入了各級政府年度安全目標考核范圍。通過全面推行生產使用單位安全責任承諾制、特種設備使用安全管理評估等制度,督促生產使用單位落實安全主體責任;通過內部層層簽訂監管責任狀,開展安全監察績效考核,推進監管責任的全面落實。
為確保安全,各級質監部門相繼開展了土鍋爐、土壓力容器、電梯等專項整治,集中解決了監管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治理了大批事故隱患。萬臺設備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從2000年的1.84、1.53下降到2010年的0.33、0.40。省政府辦公廳還發布實施了《湖南省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市、縣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迅速上升為政府專項預案,全省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體系框架基本形成。
在食品安全方面,全省質監系統探索并建立起以生產許可、日常巡查、風險監測等為主要內容的食品生產監管體制和“三員四定、三進四圖,兩書一報告”的監管模式;圍繞食品生產監管工作,逐步完善了生產許可、巡查回訪等方面的工作規范和管理制度。
為從源頭把住食品生產監管關口,嚴格生產許可管理,全力保障合格食品的市場供給,全省14個市州建立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區328個,通過進一步明確監管責任,及時掌控轄區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生產條件的變化情況,不安全隱患等因素,防患于未然。針對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突出的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全省質監系統加大了專項整治力度,先后開展了寧鄉面粉熟食、武陵醬板鴨等14個專項整治行動,不斷提高全省食品質量安全水平。
湖南是煙花爆竹生產大省,利用資源和技術優勢建立了國家花檢中心和11個分中心,對出廠煙花爆竹實施批批檢驗,特別是確保了2008年奧運會、2009年國慶60周年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焰火燃放的絕對安全和效果,受到總局、公安部和國家奧組委等舉辦方的高度贊譽。通過落實責任和措施,確保了連續多年沒有發生較大以上質量安全責任事故,省局連續六年被評為全省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先進單位。
強管理 上水平
從嚴治干和人才興局,全面提高干部隊伍素質是湖南省質監局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十一五”以來,堅持“凡進必考”和“公開、公平、公正、擇優”原則,遵循“崗位急需、專業對口、優化結構、形成梯隊”的選才要求,認真做好筑巢引鳳工作。全系統共向社會公開招錄公務員236名,專業技術人員483名,碩士研究生近100名,博士研究生10名。同時,嚴格遵循《干部任用條例》相關規定,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原則,明顯改善了領導干部隊伍的年齡和知識結構,顯著提升了群眾對選人用人工作的滿意度和公性度,全系統共提拔任用處級干部268名,推薦提拔廳級干部8名,群眾普遍反映較好。
要打造一支一流的隊伍,必須強化內部管理。2006年,以貫徹落實《公務員法》為契機,對全系統人員編制進行了全面清理,圓滿完成了全系統行政機關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2200余名公務員登記工作,同進完成了公務員工資套改,當年被評為“全省公務員管理先進單位”。
為規范行政行為,每年組織對全省質監系統在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職權分解、兩法銜接、法制機構制度建設和實施等方面情況的法制監督檢查,促使全省行政執法水平和能力上新臺階。并制定了《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領導干部廉政談話制度》、《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函詢的暫行辦法》、《省質監局關于提拔任用正處級領導干部征求省紀委駐省局紀檢組意見的暫行辦法》。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各項制度。
同時,加強和改進各級黨組織的作風建設,健全和完善黨內生活制度,各級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明顯增強。先后有質檢院等12個基層黨組織被省直工委和省局機關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樹立了劉思潮等7名先進黨員的典型,評選了肖憶梅、周藝、周宏輝、鄒凱等4名湖南省杰出青年衛士,王芳斌等10名湖南省優秀青年衛士。
垂直管理十年,尤其是“十一五”以來,湖南質監事業飛速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這些成績,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國家質檢總局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各兄弟部門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省局黨組高瞻遠矚和正確決策,得益于全系統8000名干部職工團結奮斗和艱辛努力。所有親身經歷了這10年偉大實踐并貢獻了自己力量的質監人,都有理由為湖南質監事業的歷史性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
站在“十二五”的起跑線上,湖南8000質監人鄭重承諾:全系統固定資產總額達到20億元,形成層級分明、監管有力、規范有序的質監工作體系,搭建技術領先、有效覆蓋、科學公正的檢測服務平臺,建成滿足需要、設施齊全、功能配套的基礎保障條件,培養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績效突出的干部職工隊伍,努力構建服務質監、技術質監、法制質監、創新質監、和諧質監,為“發展質監事業,服務經濟社會”作出更大貢獻。